第十一章 隔空膈应人
发布:05-17 21:26 | 2106字

深夜时分,京城晁家内,灯火一盏盏的明亮了起来。

大夫人带着各房夫人刚一进主院,一口黑漆漆的棺材就砸进了众人的眼里。

大夫人看着那棺材,当先就是哭出了声音,“九歌啊,你就这样说走就走了,可是让我这个娘怎么活!娘还特意做了你喜欢吃的糕点,就等着你回来呢……”

大夫人哭得声嘶力竭,各房的夫人倒都觉得痛快。

自从她们的男人跟着大伯哥踏上战场,便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在了外面。

如今大伯哥成了赫赫有名的大梁王,她们则是要跟着大嫂一同来京城常驻。

本来就是寄人篱下的过日子,还要处处被晁九歌那个傻子压迫欺负。

如今晁九歌死了,她们当然是开心的。

二夫人见大夫人哭的都是站不稳了,忙走过去搀扶着,“人死不能复生,大嫂子节哀啊,若大嫂子再是因此而一蹶不振,小郡主就是在下面也要不瞑目的。”

三夫人听着这话,跟一旁的四夫人轻声嗤笑了句,“二嫂子就是会来事会说话,要我说大嫂子就该好好哭哭才是,这些年因为当了小郡主的继母,她可是没少得各种好处,光是每年京城那些夫人们的礼,都是收到了手软。”

四夫人听着这话,讪讪一笑,“三嫂子跟我说这个做什么,我也听不懂,就算是听懂了也不敢枉自非议。”

三夫人,“……”

你怎么就那么没用!

不过看着大夫人不开心,三夫人就很开心。

大房之所以整日耀武扬威的,还不是仗着将小郡主养在了身边。

如今晁九歌那个祸害死了,看大房还拿什么仗腰眼。

主院的灯火,在大夫人的哭嚎声之中全部被点燃。

众人知道,这是太夫人醒了。

正厅里,太夫人坐在软榻上面色沉得厉害着。

众人进门的脚步声,打乱了太夫人手中拨动佛珠的节奏。

太夫人顺势抬起头看向大夫人,“老大家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哭到精疲力竭的大夫人顺势跪在地上,“儿媳也是刚刚听见随行的下人来报,说是九歌路上遇到了意外,好像是碰见了悍匪……”

如今悍匪猖獗,多少商人都是被抢财灭口,晁九歌身份外泄被杀也在情理之中。

太夫人对这个一向给晁家丢人现眼的孙女儿,并没有什么好感是真的。

但太夫人却不能不顾及儿子的感受,“此事还需尽快给大梁那边送信才是。”

正低着头的大夫人眉眼一转,忙梗咽着道,“老爷身在大梁本就思家心切,若得知此噩耗,怕身体承受不住,依儿媳之建,倒不如先行风光大办九歌的丧事,等一切稳定了,再是告知老爷也不迟。”

太夫人定定地看着面前的大儿媳,沉着的黑眸透着几分犀利。

大夫人被看得有些心虚,却仍强撑着跪在原地。

此事若现在就掀去大梁,不知要惹出什么节外生枝。

但等到晁九歌下葬了,就算有人想要再查也是再无从下手。

人都是埋进土里了,还查什么查?

太夫人静默了半晌,也是松了口,“到底是老大家的想的周到,就这么办吧。”

晁九歌的小郡主是皇上亲封的,一旦办丧,朝廷必会知晓。

届时由朝廷将此事告知大梁,总比她亲自出面要好。

说到底,为了个没了娘的傻子,没必要伤了她跟儿子之间的和气。

各房的夫人听着这话,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一个只知道给晁家丢人现眼的傻子,死了就死了。

赶紧商量完,她们也好早些回去休息。

只是大夫人却又看着太夫人道,“九歌那孩子被抬回来到现在,还没有露过面呢,儿媳想着,就算要送她上路,也总是要让她最后看一看这个家的,如此她也就能安安心心的走了……呜呜呜……”

太夫人自然也担心被人说冷情寡义,点了点头算是准许了。

很快,下人们点燃了灯笼和火把,将院子里照得通亮。

各房的夫人不情愿地往外走,心里抱怨个不停。

死都死了,还看什么看啊。

大夫人一边用帕子擦拭着眼角,一边悄悄扫过各房妯娌的脸色。

她当然也希望赶紧把晁九歌埋土里,但若不能亲眼看上一看,她到底不放心。

而且只要打开了棺材,就算日后真的再出了什么话端,还有众人做见证。

暗自得意的大夫人哪里知道,自己的算计早就在晁九歌的意料之中。

到底是跟大夫人相处了十几年,若不了解大夫人的道道,她就真的白活两世了。

说白了,晁九歌人是没回来,但并不耽误她隔空膈应大夫人。

棺材随便开。

只要不怕吐就行!

随着厚重的棺材盖被小厮推开,一股浓浓的恶臭就是散发了出来。

大夫人忍着阵阵反胃,捏着鼻子朝着棺材扑了上去。

结果这一眼看进去,差点没昏过去。

只见空荡荡的棺材里,到处迸溅的都是浓浓的血水。

那黑红黑红的血又粘又腥,里面似还时不时地冒着细微的泡泡。

大夫人再是定睛一看,竟都是细小的蛆虫!

“呕……”

这下子,原本还想装模作样哭上一哭的大夫人还哪里哭的出来?

直接就是吐了出来!

各房的夫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刚刚她们在心里骂的有多欢,现在就恶心的有多重。

太夫人脸色乌黑,明显也是被熏得够呛。

眼看着自己的院子大半夜的都是招来了苍蝇,太夫人赶紧让下人扣上棺材,一边撵着各房的夫人回自己院子去,一边让人将棺材搬去了前院。

等人都是走的差不多了,太夫人身边的将嬷嬷才是开口道,“太夫人又何必跟着一群小辈儿折腾着,当心劳累了身体。”

太夫人随着将嬷嬷的搀扶往屋里走,“我若不亲自出来,老大家的又怎么会死心,当真以为我不知道她心里的那些阴损算计?”

将嬷嬷轻声劝着,“还是太夫人仁慈。”

“谈不上什么仁慈不仁慈,郡主一称顶在最不争气的头顶上,皇上是安心了,但整个晁家都要跟着丢人现眼,如今人死了,皇上就是再不愿,也要将郡主的头衔给大房的嫣姐儿。”

老大家的心术不正,但嫣姐儿到底是养在她身边长大的。

若嫣姐儿得了荣耀,她脸上当然也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