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十余日的皇城终于敞开,百官第一时间接到了传召。
时隔多日再次踏进朝殿,龙椅上空着,朝殿内外孟德等人都被换掉,大都是陌生面孔。
“霍大人,你说今日早朝由谁主持?”有人问道。
霍宜修进殿后便有意无意将缺席的官员记下,慕钧没有来,与慕王府走得近的官员一个没有到场,三司署有官品加身的官员十余人,只来邵景明一人,各派系应对的方式各不同,却可看出朝中官员的抉择。
关键时刻,沈文渊还是与刘家抱团,选择靠稳刘太后这棵大树。
等了一炷香的时间,门口小黄门高声喊道:“太后驾到,二皇子到。”
慕澈搀扶着刘太后踏进朝殿,身侧跟着元季同。
百官列队站好,跪下行礼。
三人穿过百官步步往前,元季同行至百官之首站在前头,一如往日早朝般向着那般龙椅行礼。
“免礼吧。”刘太后连日操劳眼下已见青色,疲态难以掩藏。
“太后,皇上身子如何了?为何不召太医上朝给臣们一个说法?”新任的监察率先站出。
刘太后穿着朝服抬手示意下,阻止百官们追问,“望月立国百余年,得诸多臣子拥护辅佐,助慕氏男儿守社稷,固疆土,哀家感激不尽。”
“太后严重了,此乃臣之本分。”百官齐言。
“当今圣上虽非哀家所出,但八岁起由哀家抚养。当年先帝罔顾祖宗礼法,欲废长立幼,是哀家一力护他登基。”刘太后言辞恳切真诚,当朝国母仪态端得稳当,“转眼二十载又三,皇上与哀家,或是与不少臣子有离了心,但他战战兢兢到底未辜负过江山百姓,哀家甚幸。”
慕澈侧头望着刘太后,心中蓦然生出份不详,出言阻止,“皇祖母,您……”
“望月立国至今,皇权几经更迭,已不罕见。”刘太后死死抓住伸过来扶自己的手,“今皇上圣体欠安,太子榻侍疾,无心朝政,余下皇子间二皇子最后出息。”
闻言,慕澈那阵没来由的心慌如潮水褪去,缓慢松出口气。
官员中已写下联名书上呈的人,同慕澈那般放宽了心。
“他出息在软禁毒害父帝,不忠不孝;戕害兄长姊妹视为不义;残害官员家眷,为君不仁。”刘太后口述二皇子罪行,字字珠玑,“试问诸位,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该当如何?”
满朝文武一颗心好似刚抛进油锅,又被人捞出来放进了水里,心情随着刘太后的话一起一落一种心情。
“如此乱臣贼子,论罪当诛。”元季同第一个跪下表态。
“臣附议。”邵景明紧接着跪下。
此时朝殿外,沈棠联络了宫中可用之人,只闯大朝殿。
“二皇子夺权篡位,沈棠得皇上授命,朝中动乱可做主清君侧。”沈棠一手提剑一手握着那枚朝令,“放下武器者,视作降,阻拦者,一个不留。”
一炷香功夫,长剑如骁龙,所过之处如索命无常,血色侵染。
“你们合起伙来算计我?”慕澈温和的脸瞬间扭曲,望着身旁那位高高在上的祖母,狰狞笑道:“很好!来人,将这群不听话的见下臣尽数拿下。”
“二殿下,不好了,有人闯朝殿。”朝殿外的守卫惊慌奔进朝殿,言辞仓皇。
殿门外石阶层层,沈棠提剑踏上最后一阶,步履坚定,鞋底留在的血印她好似没瞧见般。
“是何人?”说着慕澈就要外出查看,然走下龙台便顿住了脚步。
“我。”为了出入方便,沈棠穿的还是长宁宫那身奴婢服,腰带束着那段细腰,人衬得格外娇小。
“沈棠。”慕澈喊出这两字似要将此名之主嚼烂般,“你罔顾皇命转回月都,你我谁更像乱臣?”
沈棠挥剑斩杀冲上前阻止的人,带着一身血色与杀意,踏进这座皇权集中的大殿,红唇轻启,“沈棠奉帝令诛杀乱臣慕澈,及其同党。”
话音未落,沈棠以极快地速度掠过群臣,长剑直取慕澈要害。
慕澈一把躲过守卫的武器,长枪挥动,扫开来剑。
沈棠手腕轻转,顺势换招。
少女身姿轻盈,转瞬再次出招。
元季同等人上前将护住刘太后,退到一旁,愿意跟随清光帝的便跟着太后一同撤开。
有两名武将互看一眼,相互点头,官服下抽出利刃,直接对旁边官员下手。
一句“小心”刚喊出,已有两名官员造了难。
沈棠凌空反转落在地上,冷厉的眸光杀意愈发浓了。
长剑在手,舞得眼花缭乱,那柄剑带出的血溅在皮肤上,让她看起来像个地狱归来的厉鬼。
长剑刺穿皮肉,她利落拔出,迎上背后一击,一掌拍出,将人高马大的男子震飞出丈远,砸在圆柱上吐血摔落,再无有动静。
沈棠绝对不是死于话多的那种人,她见惯了生死,认定是敌人几乎不会在战时废话,该打该杀利落得很。
“沈大人,你这女儿究竟是什么……人?”有官员瞧着沈棠那副杀人不眨眼的样子心有不安,到了嘴边的怪物二字都没敢说出口。
沈文渊心底恐惧丛生,慌乱地摇了摇头,他连沈棠会武功都不知道。
或者,他该说自己压根不知道,此人到底还不是孟澜拼命生下的孩子。
沈棠功夫远在慕澈之上,十招之内便已让慕澈节节败退,长剑狠狠刺进腹部。
慕澈握住刺进腹部的剑,口中吐着血,“你,你这个……怪物。”
“承蒙夸奖。”沈棠语气平平的回了句,将剑抽回,一脚把慕澈踹到地上。她回身目光从群臣身上扫过,嘴角扬起抹笑意却说着骇人的话,“诸位中还有谁是有不少已投向其他党派,奉劝你们安分些,否则发现有奇怪动静,一经发现没有解释权当即斩杀!”
沈棠在百官面前露出喋血一面,也是想震慑朝臣,敬畏敬畏,敬一时半会得不到,那边先让人畏惧着。
群臣彼此互看,最终无人敢说话,
刘太后从人群后头走出,主持大局,“传令下去,二皇子已伏诛,宫中叛军尽早放下武器投降,此事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