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说:“你很专业,没错,他会做一个只有我们自己人才能识别的标记。”
说着他拿起一把特种兵专用的匕首,用刀尖在一片事先准备好的树叶上按了一下,然后拿给罗启平看。
罗启平接过树叶,仔细端详着。只见树叶上并不很清晰的印着一个变形的V字,因为刀尖是椭圆的树叶并没有被戳破。
“那里可是热带雨林,这样浅的印痕一场雨后什么也看不见了呀!”
“没错,就算不下雨,两个小时后树叶也会因膨胀而丝毫不留痕迹。敌对方也是经过特种训练的,他们也知道识别痕迹。”
“那么多树叶我们总不能一片一片翻着看吧?”
“哈哈,那当然不会。他只会在距离地面一米高枝丫的叶片上做这个标记,高大的或是没有在一米高处生出枝丫的树木你不必理会,另外他会同时在三片叶子上做这个标记,你可以通过这三片叶子指示的反向去寻找。如果他的匕首丢失了,也会用其他类似刀尖形状的物品做标记。”
这下罗启平心里稍稍有底了,有了识别方式搜索范围就会小得多了。
“什么时候出发?”罗启平信心满满的问。
“今晚就用专机送你去云高省边界,明天早上陈上尉会安排你从公路进入缅甸,你到达曼德勒后会有你们自己的人接应你,为你提供装备。至于怎么具体行动完全由你自己掌握,但要记住,现在是11月2号,在月底前如果还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一定要通知我们。”
说着中校递给他一部卫星电话。
大校走上前握住罗启平的手:“拜托了!我知道你也曾当过兵,而且你是个非常正直的人,相信你会把祖国的利益和军人的荣誉放在第一位的,我信得过你!”
上校又补充说“杨先生,还有一点你要注意,缅北地区武装力量复杂,不仅有政府军,还有反政府力量、武装毒贩和外国势力,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一旦遭遇不明身份者的袭击,尽量不纠缠,任务要紧。”说完也紧紧地握了握罗启平的手。
那位陈上尉真的是恪尽职守,罗启平乘坐的国际大巴越过国境线直到拐弯前都还看见他站在那里遥望,生怕罗启平跳车逃跑似的。
曼德勒这个城市因二战中盟军组织的“曼德勒会战”而闻名于世,曼德勒市是曼德勒省的省会、暹罗的第二大城市,著名的故都,是暹罗中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该国华侨聚居的地方。
罗启平在曼德勒顺利的和接应人接上了头,但让他失望的是,接应人除了为他准备了必要的装备却表示不能和他一起行动,因为他得到“正义会”总部的指令,不得参与甚至是过问罗启平的这次行动。
罗启平也明白自己的这次行动整治背景浓重,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接应人走后他打开装备包查看装备,一支装有消音器的手枪、一把多用匕首、一个GPS定位仪、夜视仪、红外望远镜、调光手电筒、防潮睡袋、急救包、消毒粉、可供两周的固体压缩食品、一套迷彩服和山地靴、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最奇怪的是还有一条两尺长的类似骑兵用的牛皮马鞭。这东西是干嘛用的呢?让我骑马进丛林吗?不可能啊!罗启平看着这个东西想了又想不知道派什么用场,算啦,以宗文斌的精细这东西一定是有用的,反正这东西又没什么分量,带上再说。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罗启平没有在曼德勒做更多停留,只买了一份华文地图便坐上前往茂叻的大巴。
茂叻是钦敦江左岸的一座小镇,北回归线从这里穿过,向西距离印缅边境30公里,往东则是莽莽丛林,缅北最高的山脉也贯穿南北横亘期间。因为经济落后,跨江两岸的小镇竟然连一座桥梁都没有,罗启平在茂叻江西岸下车后乘渡船渡过钦敦江来到东岸。此时已近黄昏,罗启平找了一家华侨开的小旅馆住了下来,因为对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和风物不很了解他不想连夜进入丛林。
虽说是华侨,但因为和祖国分隔太久,再加上这些华侨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原本传下来的华夏方言也被改造得听不大懂了。罗启平只能是连说带比划才勉强与房东了解一些情况。
因为是冬天,这里处于干季,雨天并不多,雨量也很小,如果是夏季想穿越这片丛林,光是那些暴涨的河流就没人过得去。
第二天早上,罗启平带上昨晚高价采购的10公斤肉食罐头,背上背包向丛林进发了。
刚进入丛林的时候还有很多小路可以走,但进入两公里后就基本看不出路了,他只好对准正东方向自己开路前行。他原本可以从东部的公路区向西与许小飞相向对进的,那样会更快的和许小飞汇合,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地形复杂的地方相向找人更容易错过,还是从背后追踪更易发现目标,走捷径未必就真能省事。罗启平选择这样的追踪还有一个原因,他想印证一下许小飞是不是可能走这条路线。
在地图上看从茂叻到云高边界最近的地方不过340公里,到缅东北的克钦邦才不过两百多公里,如果是高速公路至多两个多小时就走完了,可是要步行穿越那是在是太难了。除刚进入丛林的两公里速度稍快些,直到太阳落山罗启平才前进了10多公里。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别说找人,就是自己赶到纳莫公路线也要20多天,他决定歇口气再连夜行军。
在一个小溪边舀了一罐水,撒上消毒粉,他开始吃他的晚餐。经过一天的跋涉他心里有底了,许小飞是可能从这里走过的,因为丛林里食物丰富,不仅各种野果很多,小动物也非常多,对于一个经过特种训练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生存绝不成问题,但对于一个受伤的人来说麻烦就大了,没有充沛的体力穿想越这样的蛮荒之地是在是太难了。如果按许小飞平均一昼夜行进不超过10公里计算,他失踪到现在才不过9天,现在最多不过到达穆河以西地区,自己在15天内,也就是11月18日前,在铁路线和纳莫公路之间完全可以追上他。想到这里罗启平开始信心倍增,他匆匆把罐头里最后一口午餐肉填进嘴里然后挖坑埋了罐头盒,就又向阴森森的丛林进发了。埋罐头盒这个举动绝对是必要的,因为一旦有人追踪他,随手乱丢的物品就成了最好的路标。
现在罗启平知道那个马鞭是干什么用的了,这东西软中带硬,是对付蟒蛇之类最有效的武器,即便是看不到这些无处不在的冷血杀手用鞭子抽打杂草和树枝也可以把它们惊走,俗话说“打草惊蛇”嘛。即便是被毒蛇咬伤也无大碍,他的急救包里有各种蛇毒血清,只要知道是那种蛇咬伤就可以对症下药。
现在是农历的月中,天上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下来还是可以模糊看清脚下情况的,所以罗启平带上夜视仪并没有打开手电筒。
四个小时后罗启平感觉有些疲惫和倦意,他打开GPS,竟然走出了将近5公里,甚至比白天的行进速度都要快。他想了想,可能是白天用匕首开路耽误了时间,刚刚这段路程他是能爬就爬能钻就钻,可能是这样才使速度提高了,如果白天也这样走那就大大缩短追上许小飞的时间了。
他简单吃了点压缩食品,喝了点水,就选择两颗比较结实的树栓起了吊床,在绳子的两端抹上防蛇药。缅北山区猛兽并不多见,但这里的蛇特别多,而且大多是毒蛇,所以防蛇成了第一要务。以前丛林作战最怕讨厌的是蚊子,但现在的有准备入丛林的人都涂有防蚊药水,这已经不是问题了。把手表的报时定在早6点,罗启平便握着手枪钻进了睡袋。